宁波宁兴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是宁波宁兴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以国际贸易为主线,具有多功能全覆盖国内外市场渠道以及一定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大型贸易集团。
全国进出口500强、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商务系统先进集体、宁波市外贸创新企业、宁波市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
3月26日下午,宁兴控股2025年党委(扩大)会议在舟山宁兴船舶会议室召开,宁兴控股党委、纪委委员,各总支、支部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宁兴控股党委书记高屏主持。首先,公司党委召开2025年第一次党委会议,会议讨论...
3月5日下午,宁兴控股董事长吴以刚先生在宁波天宁大厦会见到访的韩国ORION好丽友社长李昇俊一行。吴以刚董事长对李昇俊社长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集团多元专业化的板块格局和发展情况。他表示,宁兴优贝是...
情系教育,倾情捐助;捐资助学,奉献爱心;热心助学,大爱无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助学情无价 相聚也有缘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宁兴集团广大员工都表示将继续发扬这一传统,为社会慈善事业多做贡献...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一流人才,是宁兴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社会最重要的财富。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以人为本是通过宁兴事业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员工个人理想和高素质生活追求的实现...
宁兴标识由红色的字母“S”变形加虚拟化的蔚蓝太空组成:红色寓意着热情和生命;“S”组成形如地球,蕴涵宁兴国际化战略目标;深邃的蔚蓝太空象征宁兴永续经营的发展空间...
央视网消息:一季度,在内需复苏叠加同期基数较低等综合因素作用之下,外贸进出口展现较强韧性,进口物流总额实现较快增长。
一季度,进口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四季度回升11.6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增长20.3%,比1月—2月提高12.5个百分点,增幅呈逐月扩大态势。
具体来看,重点进口品类中,一季度,原油、铁矿石和煤炭等大宗能源产品进口物流总额占比合计近两成,同比增长9.1%。消费品进口物流总额增长6.9%。其中,肉类、食用水产品进口物流量同比增长超过17%。
另外,在融资、减税等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助力下,外贸出口物流结构加快调整。一季度,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物流量均实现增长,特别是汽车和船舶等出口物流量增速均在50%左右。
广东组建省级民营经济服务局,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辽宁以降低经营主体成本、提升效率为目标,持续深化“综合窗口”等领域改革……
以上举措均折射出服务理念的根本转变——真正优质的营商环境,需构建“需求感知-政策供给-效果反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企业从政策旁观者转变为发展合伙人。
北京强调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出要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同时,持续加大战略性产业支持力度,围绕未来产业建立长期投入机制。
广东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提出要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云顶集团官网,,多措并举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
安徽提出要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上奋勇争云顶集团官网,先,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闯出新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这些实践表明,地方政府正从传统产业管理者转型为创新生态构建者,通过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创新“技术入股”招商模式等手段,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从空间布局来看,江苏通过功能互补优化资源配置,以泰州为代表的城市推动跨江融合、接轨上海,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及协同发展效率;浙江通过“县城-中心镇-重点村”的发展模式,打破城乡之间的隔阂,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在发展要素方面,上海率先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办法,提升国际竞争力;广东通过“需求侧政策”解决技术转化的难题,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这些突破标志着数据、应用场景等新要素,正逐渐取代传统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从发展动力来看,各地在“新春第一会”上都多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其推动路径不仅包括技术上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例如,浙江提出建立“立法-执行-修法”的法治循环,深入调研各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制定贴合实际的法律法规,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新春第一会”既是宣言书更是行军图。在这场既看速度又看质量的竞逐中,各地将交出怎样的答卷,其后续成效如何,值得持续关注与期待。
能源价格持续高位。上半年,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国内能源价格上涨14.0%,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8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近六成。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6.7%、29.2%和23.9%,涨幅比一季度分别扩大3.6、3.8和2.5个百分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90个百分点;居民用煤、车用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涨幅也较高,分别上涨7.6%和5.1%。
核心CPI涨幅略有回落。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0%,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8个百分点。其中,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略涨,上半年平均上涨0.6%,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中,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水泥、管材、空调机、自行车和照相机价格分别上涨8.9%、5.7%、4.4%、3.4%和3.2%。疫情影响下服务消费需求偏弱,服务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上半年平均上涨1.1%,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服务中,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价格涨幅稳定,上半年分别上涨0.9%和1.5%,涨幅与一季度相同;飞机票、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8.9%、4.4%和0.6%,涨幅均比一季度回落;宾馆住宿和景点门票价格分别下降2.4%和0.1%,一季度均为上涨。
PPI同比涨幅回落。上半年,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7%。其中,一季度上涨8.7%,二季度上涨6.8%。分月看,尽管PPI环比有涨有降,但受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影响,同比涨幅持续回落。1月份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9.1%;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冲击,2、3、4月份PPI环比分别上涨0.5%、1.1%和0.6%,同比涨幅回落至8.8%、8.3%和8.0%;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逐步显现,5月份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6月份,PPI环比转平,同比上涨6.1%。
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于生活资料。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于生活资料8.8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1.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上半年,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3.4%,原材料工业上涨16.7%,加工工业上涨4.9%,涨幅随产业链由上而下递减;生活资料中,食品价格上涨1.5%,衣着价格上涨1.3%,一般日用品上涨1.6%,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2%。
输入性因素推动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行业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受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际能源和金属价格高位波动,推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涨。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6.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3.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16.7%,涨幅比一季度分别扩大3.9、2.4和4.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4%,涨幅回落4.1个百分点。
保供稳价政策带动煤炭及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在全球能源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我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多措并举保障市场供应,稳价效果逐步显现。上半年,国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44.9%,涨幅比一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6.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上涨6.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5.8%,涨幅分别回落2.4、1.8和6.5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22年云顶集团官网,,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7.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工作人员在山东省惠民县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一涂装车间内作业(2022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2022年末,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到了1.69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
走进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甬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设备,5条生产线马力全开高速运转,一片忙碌景象。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家公司因原材料成本上涨、资金回笼慢等,现金流一度非常紧张。困难之时,2300多万元留抵退税款到账。“没有这笔钱,可能就撑不过去了。”公司有关负责人王雅微说。
去年3月份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及多数省份,乌克兰局势复杂演变,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经济回升势头承压。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项政策靠前发力、主动作为,推动经济恢复回稳。
一手抓疫情防控,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一手抓发展,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谋划推出,六方面33项政策聚焦扎实稳住经济持续加力,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时出台。
2022年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经济工作把舵定调时,强调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出台,着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运行的轨道。
游客在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游园看马戏表演(2022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去年11月份以来,随着“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发布,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努力提升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去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力度,守住了不发生规模云顶集团官网,性失业的底线。
这是宁夏银川万人专场招聘会现场(2022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加大减负稳岗政策力度,截至2022年11月底,共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云顶集团官网,社会保险费1162亿元,发放就业补助资金903亿元;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意见出台;实施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出台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文件……
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精准把握政策保供稳价力度,全年CPI上涨2%。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以煤炭为“锚”着力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保通保畅成果持续巩固,生活物资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村民在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一菊花加工车间摊晾金丝皇菊(2022年10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面对国际供给体系波动,我们强化了粮食、能源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康义说。
最近,春运客流快速恢复,“出海”商务团也陆续带着成果回国。“疫情发生后我们首次去日本拜访客户,不仅坚定了双方深化合作的想法,也给全年的生产计划留出了提前量。”安徽省马鞍山金姿纺织装饰用品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陶家木说。
游客在湖南长沙四方坪夜市就餐(2022年7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出台利好经济措施,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稳步回升。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多个商圈客流量增多,热门景点游客量迎来增长,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的趋势。
浙江云和一家玩具公司的主播在直播带货(2022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光耀 摄
下午4点不到,“90后”小伙施磊就招呼起店里的伙计,为晚市做准备。施磊是天津一家餐馆的店长,自1月10日恢复营业以来,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恢复营业当天,就卖出了近三年来的最高营业额。”施磊说。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在多重目标下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世界银行最新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
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J7智能工厂的车间主任王一强检查智能AGV运行情况(2022年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进一步明确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好的“六个更好统筹”,要求“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新的一年,恢复和扩大消费至为关键。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已对外发布,对进一步发挥需求优势进行新的部署。连日来,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多地密集发放各类消费券,活跃消费市场、提振消费需求。
工人在新建福(州)厦(门)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施工(2022年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明确延续实施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当前各类政策协同一致“拧”成合力,为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一期工厂内等待交付的新能源汽车(2022年10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宏观政策调控从保市场主体转向了拉动内需,这些政策经过半年多的实施跟进,加上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加力,会对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资发挥作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
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南宁海关下属邕州海关签发广西首份RCEP项下输印尼原产地证书。
“凭着这份证书,我们的蜂蜜制品混合糖浆在印尼通关时,关税将由原来的5%降为零关税。”广西蜜博士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周桂华说。
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景(2022年1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系列部署,释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信号。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2022年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将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持久动力。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预计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